近日,西安市民因社区与银行未经授权批量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维权的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法院一审判决涉事银行赔偿5000元,但该案暴露的“指标驱动”乱象却远未终结。
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也关注到了类似的现象,个人养老金制度本是国家为构建多层次养老体系推出的惠民政策,但部分银行在执行中却将“开户数”异化为唯一目标。基层员工每日背负“五到十户”的硬性指标,甚至中后台人员也被迫“全员营销”,导致“亲戚朋友开完了,只能买指标”的荒诞现实。更有银行与社区签订批量开户协议,imtoken钱包下载利用此前收集的居民信息“暗箱操作”, imtoken钱包下载将储户变为“被动参与者”。这种“唯数据论”的考核机制,让员工疲于应付。
一条灰色产业链也悄然形成:地推团队以“开户返现30元”“送米面粮油”为诱饵,将目标对准中老年群体和农村居民。他们以“扫码领礼品”为幌子,诱导用户交出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甚至通过虚假承诺套取养老金账户的消费立减金。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非专业团队缺乏信息保护能力,开户截图、身份信息在层层分包中随意流转,为电信诈骗、洗钱等犯罪提供了温床。
当养老账户与个人信息沦为“商品”,一边是银行“开户热”的虚假繁荣,另一边却是“存冷”的现实困境。要扭转乱象,必须从根源上破除“指标至上”的考核体系。监管部门已迈出关键一步:陕西等地明确要求银行不得擅自调用客户信息,并将知情权、选择权保护纳入业务流程。但更需推动银行从“数量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只有真正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才能让好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