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金融服务领域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标高标准贸易规则,主要包括《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相关要求,例如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新金融服务、跨境金融服务等方面。这给我国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新兴的金融服务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国金融机构加强合规管理的紧迫性
新金融服务是指依托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社交金融、跨境金融等创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场景化手段重构传统金融服务的业态。
例如蚂蚁财富的“帮你投”智能投资顾问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通过算法分析用户风险偏好,自动匹配投资组合,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建议。又如微众银行的“We链”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融资的透明化,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应收账款融资,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再如京东金融的“众筹+”模式,基于社交平台的项目众筹,通过社交网络快速聚集资金并降低信息不对称……
跨境金融服务也已经到来。例如粤港澳大湾区推出的“跨境理财通2.0”,允许居民直接投资境内外金融产品;东亚银行通过优化产品种类和流程简化,一年内账户数增长超50%。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发行专项债券,如2024年工商银行发行的碳中和债券,在香港市场募集资金定向支持风电、光伏等低碳产业。
当下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情形,与中国在加入WTO之前的制造业所面临的情形类似。根据CPTPP的规定:“每一缔约方应允许另一缔约方的金融机构提供该缔约方会允许其本国金融机构在相似情况下提供的新金融服务,而无需采用新法律或修改现行法律。”这意味着未来在加入CPTPP之后,我国的金融服务机构可以在其它缔约方市场提供服务,同样,也将面临来自海外同行的激烈竞争。
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也将在防范金融诈骗、反洗钱、反漂绿、跨境数据安全保护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面临更高的风险管理要求。
新金融服务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合规管理的脆弱性,imtoken钱包下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技术风险与安全威胁
——数据泄露风险:金融科技依赖海量用户数据, imtoken钱包下载一旦遭遇网络攻击,可能导致隐私泄露或系统性风险。
——复合型人才缺口:区块链、AI等技术迭代迅速,金融机构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力。既懂金融又精通技术的合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稀缺,这制约了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
2、监管与合规难题
——政策滞后性:新兴领域(如DeFi、数字货币)的监管框架尚未完善,这可能导致合规盲区。
——跨境监管冲突:不同国家法律差异(如数据流通规则)增加跨境业务复杂性。
——预防金融诈骗与反洗钱: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服务平台公司在防范金融诈骗、反洗钱方面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
我国金融机构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还面临多重挑战,尤其在信息透明度、技术风险、投诉处理效率、产品复杂性等方面问题突出,可能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合规风险与客户流失风险加剧。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信息不透明与误导性宣传
——问题:金融机构在产品销售中常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或模糊,例如隐藏费用、夸大收益、风险提示不足等。银行信用卡年费、保险产品的免责条款等常被消费者诟病。
——技术加剧问题:金融科技产品(如互联网贷款)中,算法推荐可能诱导高风险群体购买不适当产品,或通过“诱导点击”陷阱误导消费者。
2、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
——效率低:消费者投诉渠道单一,处理周期长,部分金融机构内部流程复杂,缺乏第三方介入机制,导致纠纷解决滞后。
——维权举证难:电子合同和数据由金融机构主导保存,消费者在信息泄露或算法歧视案件中难以取证。
3、技术与数据安全风险
——个人信息泄露:金融机构过度收集用户数据,且存在滥用或共享问题。2024年某银行数据泄露事件导致数百万客户信息外流。
——算法歧视与“黑箱”决策:AI技术在信贷审批、保险定价中可能因数据偏差导致不公平待遇,消费者难以理解算法逻辑。
4、产品复杂性与服务短板
——保险理赔难:保险条款专业性强,消费者易误解保障范围;理赔流程繁琐、审核周期长,部分公司要求提交过多材料。
——合同终止困难:银行和保险合同中解约流程复杂,需大量证明材料,增加消费者负担。
5、重点群体保护不足
https://www.chuangdali.com——数字鸿沟:老年人、下沉市场消费者因不熟悉智能设备,难以享受数字化服务,甚至因操作失误导致损失。
——特殊人群适配性差:针对“一老一少一新”群体的差异化服务不足,例如针对老年人的高风险产品推送。
我国金融机构如何通过加强合规管理提升竞争能力?
我国银行和保险行业是最早开展合规管理的行业。2006年,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2007年,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一些头部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合规管理机制和抗风险能力。
然而,在过去的4年里,因应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和挑战,出现了新的监管要求和标准,这包括2022年10月我国等同转换发布的国家标准《合规管理体系要求与应用指南》(GB/T35770-2022/ISO37301:2021),和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颁布的《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给我国银行保险公司和新兴的金融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包括建立合规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培育合规文化、强化监督问责。
我们注意到,许多银行和保险公司依据18年前的两个文件建立合规管理体系,该体系在管理内容和治理现代化方面,已经不能适应金融高质量发展需求和行业监管要求。
例如,新发布的《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比2006年的《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指引》在治理结构、合规职能设置、重点领域以及要求的颗粒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提升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文化建设方面,国家标准采用了国际先进标准,提供了更科学和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要素和管理框架。如下图所示。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金融机构应加快学习管理办法的要求,主动对标国家标准和先进的国际规范,以适应金融高质量发展和监管的要求。
在金融机构合规管理方面中诚信有哪些经验?
首先,中诚信率先对照监管要求并依据国家标准和先进的国际标准建立和健全了内部的合规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诚信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ISO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中诚信认证公司作为中诚信集团的子公司,也是金融行业最早的公司治理和合规管理方面的专业服务机构,依据最新的标准和监管规范为金融机构率先开展了合规管理体系相关的专业培训、审核和认证服务。例如为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提供了消费者保护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东营银行提供了合规管理体系认证,为天津银行提供了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服务等等。
(作者系中诚信认证公司王谦、郭玥婷、张乐)